枇杷的营养
枇杷属蔷薇科常绿小乔木,原产我国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,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。西汉时作为珍异之果进贡朝廷。公元6世纪东渡日本,后来欧美和东南亚都积极引种,使枇杷足迹遍布五洲。
枇杷秋末冬初开花,夏季结果。《群芳谱》说:“枇杷秋荫、冬华、春实、夏热,备四时元气,他物无与类者。”枇杷树枝叶婆娑,凌冬不凋。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借用枇杷吟诗作赋。唐代女诗人薛涛,住四川成都浣溪沙万里桥边,时人称她为“女校友”,当时另一位诗人胡曾就借用枇杷作诗赠薛涛:“万里桥边女校友,批杷花下闭门居。”
我国现在栽培的枇杷,约有100多个品种,以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地最多,分白沙和红沙两个品系,白沙为上品,以浙江塘栖的“软条”白沙为最佳。红沙果大皮厚,肉红质细,浙江塘栖的“大红袍”颇具盛名。
枇杷营养丰富,据测定,每100克批杷果肉中含蛋白质0.5克、脂肪0.7克、果糖12.8克、果酸0.6克、钙54毫克、磷28毫克、铁0.4毫克、胡萝卜素1.5毫克。此外,枇杷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、B、C及果胶。
枇杷果除鲜食和加工制成果汁、果酱、果酒、果脯、罐头等食品外,还可入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“气味甘、酸、平,无毒,具有止咳、止渴、止吐、利肺,主上焦热,调五脏”之功。枇杷叶可清肺和胃、降气化痰,多用于治疗因风热燥火、劳伤虚损而引起的咳嗽、呕呃、饮食不下及夏季消暑。枇杷花可治伤风感冒。核仁能祛痰镇咳。木白皮可降胃逆止呕吐。鲜树根能治疗传染性肝炎和关节疼痛。而用枇杷的果汁和冰糖熬成批杷膏,更是清肺、宁咳、解燥、健胃的良药,名闻遐迩。
据现代药理分析,批杷叶所含的有效成分之一苦杏仁甙,即氰酸配糖体,它经人体吸收后可分解为氰酸和苯甲醛,这两种物质都具有抗癌作用。苯甲醛进一步转变为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物质,能发挥很强的镇痛作用。由于批杷叶的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,所以即使是顽固性肩周痛,用热敷枇杷叶法,一日2次,约一个月左右,病情就会缓解。
值得注意的是,枇杷叶的背面绒毛很多,应用时应刷去,用布包起来入煎。 塘栖枇杷购买地址:https://item.taobao.com/item.htm?id=594379915038
发表评论